- 冯欣;张现伟;张万存;张飞;韦源;孙聚珊;王艺曦;陈星兆;
目的 探讨儿童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外科诊治情况及预后,为临床提供诊治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22-0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3例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患儿的诊治经过,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23例患儿中,男20例、女3例,平均年龄6.9岁,病程8 h~4个月。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血便,均以“肠套叠”收住入院。所有患儿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为Burkitt淋巴瘤、10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滤泡性淋巴瘤)。其中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所有患儿均获得电话随访,3 a的总生存期(OS)95.7%,无时间生存期(EFS)为91.3%。结论 儿童肠道淋巴瘤好发于男性患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Burkitt淋巴瘤。大龄肠套叠患儿应考虑为肠道淋巴瘤继发肠套叠的可能,术中应仔细探查肠管避免遗漏。肠道淋巴瘤病变不影响肠吻合口及腹部切口的愈合。术后通过规范化化疗可获长期存活。
2025年03期 v.31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李强;黄咏泳;赵岩;
目的 探究CT血管造影(CTA)联合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04—2023-06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金标准”,比较并分析CTA、高频超声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价值,进一步分析不同检查方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 高频超声联合CTA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左侧、右侧、双侧狭窄及总例数检出率均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CTA单独诊断对软斑块、硬斑块、混合斑块及斑块总例数检出率均低于高频超声联合CTA诊断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单独诊断,高频超声联合CTA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分别为98.26%、97.46%,漏诊率较低,为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联合CTA诊断的Kappa值为0.950,95%CI为0.833~1.067,符合率为0.965,均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频超声、CTA联合诊断的灵敏度较高、漏诊率较低,且其在诊断不同狭窄程度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31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孙文超;李鹏程;靳三丁;张合成;王俭;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注射液治疗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GCMN)术后并发淋巴管瘘的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整形外科2018-09—2023-12收治的42例GCM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术后5例患儿出现皮瓣下淋巴管瘘,其中位于头颈部2例、背部2例、左下肢1例,超声引导下予以平阳霉素药物灌注后加压包扎。结果 治疗后5例患儿均痊愈,随访12个月后进行超声复查,均未见淋巴管瘘复发。结论 平阳霉素药物灌注治疗GCMN术后并发淋巴管瘘疗效确切。
2025年03期 v.31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王志强;王习超;周敏;秦佳;
目的 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69例OS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IPA1的表达水平;依据SIPA1蛋白的中位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低SIPA1组与高SIPA1组,进而探讨分析SIPA1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潜在关联性;利用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方法,深入评估SIPA1表达水平对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此外,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系统分析影响患者术后OS的多种因素。结果 OSCC患者癌组织中SIPA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低SIPA1组和高SIPA1组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浸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SIPA组患者的术后OS明显低于低SIP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OSCC患者的术后生存分析中,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患者术后OS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PA1在OSCC患者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能成为OSCC患者的预后评估指标。
2025年03期 v.31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陈力;潘登;邵雷朋;王献良;
目的 比较高位空肠闭锁肠切除近端缩窄成形端端吻合术和传统端端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01—2023-01行肠切除术的37例高位空肠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16例患儿接受传统端端吻合术(端端吻合组),21例患儿接受近端缩窄成形端端吻合术(缩窄成形组)。比较2组患儿的性别、出生孕周、是否早产、出生质量、闭锁类型,以及手术时间、开始肠内营养(EN)时间、达到全肠内营养(TEN)时间和因术后并发症非计划再次手术率。结果 2组患儿的性别、孕周、是否早产、出生质量、闭锁类型及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窄成形组患儿开始EN时间、达到TEN时间均短于端端吻合组,因术后并发症非计划需再次手术率低于端端吻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高位空肠闭锁肠切除传统端端吻合术比较,近端缩窄成形端端吻合术,有利于术后早期喂养,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2025年03期 v.31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赵浩坤;郑磊;胡卫兵;宗亮亮;
目的 探讨尺骨钢板联合桡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与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骨折患者的近中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12—2023-12祥符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尺桡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行尺骨钢板联合桡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47例)与对照组(行双钢板内固定术,47例)。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2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3个月和6个月功能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持重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持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48 h、72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尺骨钢板联合桡骨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尺桡骨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骨折愈合,且可获得与双钢板内固定术相当的远期效果及安全性。
2025年03期 v.31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刘萍;孙振涛;朱泽飞;石博;张艳云;
目的 探讨“互联网+对分课堂”在低年资麻醉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低年资麻醉科护士80名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40名)采用“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比较2组护士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评判思维能力评分、系统思维能力评分、循证思维能力评分和总分。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教学前,评判思维能力评分、系统思维能力评分、循证思维能力评分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完成后,观察组护士的评判思维能力评分、系统思维能力评分、循证思维能力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低年资麻醉科护士培训中,可提高其考核成绩,提升其临床思维能力,在临床教学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2025年03期 v.31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张荣荣;李斌斌;钟光辉;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国家专利数据库中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复方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其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并探讨辨治规律。方法 检索1985-09—2024-10国家知识产权局中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复方,对符合标准的专利复方进行药物频次和性味归经统计、功效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114首治疗前列腺炎的中药复方剂,涉及中药38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黄柏、车前子、甘草等;药性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药味分布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主要归经为肝经、肾经和脾经;核心功效集中在清热、利湿、解毒等方面。关联规则分析发现显著相关的药对组合,包括:黄柏-知母、甘草-茯苓等。聚类分析最终获得7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中药复方治疗前列腺炎应从“湿热”着手,注重从肝经、肾经、脾经三经论治,以清热利湿为基本治法,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配伍解毒、活血等药物进行辨证施治。
2025年03期 v.31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郭琼;张兰兰;李梦杰;季红敏;李仪;刘春芳;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技术(AI)结合个案管理(CM)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症自我管理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12—2022-07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给予观察组AI结合CM模式进行干预。采用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CT QLQ-C30)、医学应对问卷(MCMQ)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症自我管理效能、疾病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SUPPH、EORCT QLQ-C30、MC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UPPH、EORCT QLQ-C30、和观察组MCMQ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SUPPH、EORCT QLQ-C30、MCMQ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结合CM能够提升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并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31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武花;谢春;杨永汉;卢世顺;孟庆宁;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2023-04—2024-06收治的96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WI检查,测定不同b值下ADC值,并行病理诊断。对比乳腺良恶性患者DWI不同b值下ADC值,分析DWI不同b值下ADC值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96例乳腺病变患者经病理诊断,乳腺良性病变69例(71.88%),恶性病变27例(28.13%);乳腺恶性病变患者b值取8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时,ADC值均较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b值取8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时ADC值鉴别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842、0.934,均>0.70,表明具有鉴别诊断价值,其中b值取1500 s/mm~2时鉴别诊断价值最高,AUC>0.90。结论 DWI不同b值下ADC值对乳腺病变良恶性均有鉴别诊断价值,且在b值取1500 s/mm~2时鉴别诊断价值最高,未来临床可合理选择b值下ADC值进行诊断。
2025年03期 v.31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宋晓耘;王玉;王瑞;陈力新;周细秋;
目的 评估毫火针联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外治法在该病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2-07—2023-1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南院区外科收治的90例下肢丹毒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接受哌拉西林钠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萆薢渗湿汤加减联合毫火针干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以及疼痛缓解[(VAS)评分]和皮损消失时间、皮温恢复时间等指标。结果 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WBC、CRP水平,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皮损消失时间、皮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萆薢渗湿汤加减配合毫火针疗法治疗对下肢丹毒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程度,缩短康复进程,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2025年03期 v.3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孟培;刘韩;李秀娜;
目的 评价胸腔镜肺切除术不同年龄患者对丙泊酚复合瑞马唑仑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11—2024-12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胸腔镜肺切除术的74例患者,将45~59岁的患者纳入中年组,将60~74岁的患者纳入老年组,各37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_0)、单肺通气时(T_1)、通气后30 min(T_2)、术毕时(T_3)、拔管后30 min(T_4)患者的HR、MAP、SpO_2。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评价术后6 h、24 h的镇痛与镇静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T_1~T_3时的HR、MAP均高于T_0、T_4时,其中老年组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4与T_0间的HR、MAP,T_0~T_4时及组间Sp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呼吸抑制、躁动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瑞马唑仑用于不同年龄患者的胸腔镜肺切除术,均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中年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安全性更高。
2025年03期 v.31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陈磊;介明良;
目的 评价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05—2024-04在郑州大桥医院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阿芬太尼组(PA组)和瑞马唑仑+阿芬太尼麻醉(RA组)。比较2组患者的胃肠镜检查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患者离室时间、苏醒时间和苏醒时Steward评分等麻醉相关指标。记录麻醉前(T_0)、胃镜插入时(T_1)、肠镜插入时(T_2)、检查操作时(T_3)、检查后5 min(T_4)各时间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水平。统计2组患者检查期间头晕头痛、嗜睡乏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低血压和低血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医生操作和患者检查的满意度。结果 2组胃肠镜检查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苏醒时间、离室时间短于PA组,苏醒时Steward评分高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0和T_4时的MAP、HR和T_0~T_4时的SpO_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_1~T_3时的HR、MAP均低于T_0和T_4时,但RA组T_1~T_3时的HR、MAP波动幅度小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检查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A组,医生操作和患者检查的满意度高于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阿芬太尼麻醉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苏醒时间,提高医生操作及患者检查的满意度。
2025年03期 v.3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兵站;康恒;袁洋洋;王天宝;
目的 分析下腰椎单节段髓核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PLIF)术后生理曲度的变化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4-06通许第一医院骨科行下腰椎单节段PLIF手术的59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前凸角(LL)、上腰弯前凸角(ULL)、下腰弯前凸角(LLL)的平均值,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下腰痛JOA评分。末次随访评价疗效。结果 5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4 a,平均3.2 a。L_(3~4)、L_(4~5)、L_5S_1分别行单节段PLIF手术8例、28例及23例。L_(3~4)、L_(4~5)术后3个月时LL、ULL及LLL的均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LL、ULL及LLL的均值较术后3个月时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5S_1术前LL、ULL及LLL的均值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和术后3个月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1例L_5S_1患者术后9个月时出现1枚螺钉断钉,椎间融合良好,术后12个月取出后路钉棒系统。复查腰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恢复理想,下腰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L_(3~4)、L_(4~5)单节段PLIF术后LL较术前明显增大,L_5S_1单节段PLIF术后LL较术前无明显改变。
2025年03期 v.31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孔钰环;
目的 探讨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动力型支具联合镜像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10—2024-10郑州市骨科医院手外显微外科行手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动力型支具联合镜像康复训练。2组均训练3个月。分别于训练前后使用E-LINK计算机化临床检测与康复系统检测患侧手指捏力、手握力。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价患侧上肢功能;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训练结束后应用总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手指关节活动度。统计训练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患侧手指侧捏力、三点捏力及握力均大于对照组,UEFT评分、SF-36评分,以及TAM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患者,采用动力型支具联合镜像康复训练,利于提高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手捏力、手握力,改善上肢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5年03期 v.3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牛俊克;宁向君;荆晓光;王鹏儒;栗启迪;李真;贺喜顺;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结合石膏或支具治疗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的效果及对下肢踝、膝、髋关节屈曲角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20-07—2023-03收治的10例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行llizarov技术结合石膏或支具治疗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时评估患儿踝、膝、髋屈曲角度、痉挛程度、粗大运动功能、行走功能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并于随访结束时评估患儿疗效。结果 研究中,显效患儿4例(40.00%),有效5例(50.00%),无效1例(10.00%)。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后患儿痉挛程度分级更低,且随治疗时间的增长,其痉挛分级下降,但治疗前后痉挛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3、6、12个月踝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66项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评分、行走功能分级、儿童生活质量核心通用量表(PedsQ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技术结合石膏或支具能对痉挛型脑瘫下肢畸形有明确疗效,能改善患儿踝、膝、髋屈曲角度,增强患儿运动功能和行走功能,进而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31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雪雅;余翠翠;孙娟;陈静;陈素丽;贺熠;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适应体验。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12—2023-01于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PCI术后的1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依据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提炼出4个主题和10个亚主题。生理功能包括生理指标异常、生理症状表现明显;自我概念包括躯体自我认知失调、心理症状突出、灵性健康失调、自我苛责;角色适应包括角色冲突、胜任力不足;相互依赖包括社会支持不足、社交弱化。结论 PCI术后患者适应问题突出,医护人员应以慢性病适应中域理论为指导分析原因,并从患者角度出发,为其提供信息支持、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帮助情感宣泄、改善消极认知、提高支持水平,尽快建立适应行为,融入社会。
2025年03期 v.3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丽英;黄红军;石凡超;徐鹏飞;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术(VSD)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DFU)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10—2024-12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54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27例。常规清创处理后对照组采用VSD,联合组采用VSD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a)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溃疡皮损面积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治疗结束后,统计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溃疡创面愈合时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生长因子水平,以及溃疡皮损面积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患者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溃疡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VSD比较,VSD联合浓缩生长因子凝胶治疗DFU,可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缩小溃疡皮损面积和缓解创面疼痛程度,并可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和提升治疗效果。
2025年03期 v.3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初阳;高中辉;刘斐;
目的 观察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外周动脉假性动脉瘤(PS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01—2023-12河南电力医院收治的80例外周动脉P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2组分别予以开放手术(对照组)和血管腔内介入(研究组)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治疗一般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外周动脉PSA患者开展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能够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进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25年03期 v.31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柯昕;王晓慧;晏达;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相关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2022-03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全身麻醉下子宫切除术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中,31例(16.32%)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159例(83.68%)患者未发生呼吸道感染;31例患者中培养出38株菌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0株(52.63%)、革兰氏阳性菌16株(42.11%)、真菌2株(5.26%)。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年龄≥60岁、病程>5 a、术前化疗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0 h、手术时间≥4 h、术后卧床时间>5 d、合并糖尿病、合并腹腔感染、切口疼痛程度高占比更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348)、术前化疗史(OR=2.496)、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0 h(OR=3.147)、手术时间≥4 h(OR=2.263)、术后卧床时间≥5 d(OR=1.969)、合并糖尿病(OR=1.795)、合并腹腔感染(OR=3.082)、切口疼痛程度高(OR=1.428)是影响全身麻醉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年龄≥60岁、术前化疗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0 h、手术时间≥4 h、术后卧床时间≥5 d、合并糖尿病、合并腹腔感染、切口疼痛程度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0.866、0.674、0.779、0.782、0.637、0.685、0.772。结论 患者高龄、术前化疗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短、手术时间延长、术后卧床时间过长、合并糖尿病、合并腹腔感染、切口疼痛程度较高均是全身麻醉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进行针对性干预措施,加强患者术后病情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025年03期 v.31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浩然;谷晓光;李颖;
目的 比较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免疫化疗)与新辅助化疗用于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01—2024-01项城市中医院普外科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6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新辅助免疫化疗30例(观察组)、行新辅助化疗30例(对照组)。评价2组患者的肿瘤消退分级(TRG)、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及术后CEA和CA19-9水平,WBC、NEUT、PLT计数,ALT、AST、TBA、Cr肝肾功能指标。记录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各项实验室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肿瘤标记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WBC、NEUT、PLT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和术后间PLT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NEUT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的ALT、AST、TB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C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治疗前和术后间上述指标水平,以及对照组的ALT、AST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和术后间TBA、Cr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用时、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和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新辅助化疗比较,新辅助免疫化疗在改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病理反应、减少肿瘤负荷、神经侵犯和脉管浸润等方面更具有优势,而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2025年03期 v.3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董亦阳;张一红;李亚飞;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联合系统营养管理改善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癌性疲乏和营养状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3—2024-01在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食管癌术后放疗的5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9例,术后放疗期间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联合系统营养管理(观察组)。应用癌症疲乏量表(CFS)、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欧洲癌症与研究组织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价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情况;检测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血红蛋白(Hb)营养指标水平;统计2组患者术后放疗期间放射性食管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CFS、GSES、EORTC QLQ-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FS、GSES、EORTC QLQ-C30评分均较前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ALB、TPTRF、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ALB、TPTRF、Hb水平与干预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LB、TPTRF、Hb水平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放疗期间,观察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支持联合系统营养管理能改善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营养状态,提高自我管理效果,降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2025年03期 v.3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王灿;李永奇;王东方;张同森;韩海涛;邓飞红;
目的 探讨自动弹力线痔套扎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2022-04—2024-04收治的108例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组行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实施自动弹力线痔套扎联合外剥内扎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肛门功能恢复指标[检测患者的肛管舒张压(A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静息压(ARP)]。记录术后临床指标与术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术后1个月评价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自动弹力线痔套扎联合外剥内扎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创面愈合和肛门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2025年03期 v.3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苏东朝;谢振山;刘利;李程;吴航;
<正>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一种在组织学上类似于胚胎骨骼肌的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儿童,占儿童软组织肉瘤的50%以上~([1])。有胚胎型(ERMS)、腺泡型(ARMS)、多形型(PRMS)、梭形细胞/硬化型RMS 4种病理分型。以ARMS和ERMS较常见,约占91%~([2])。PRMS较少见,成人的PRMS则极其罕见。本文报道1例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臀部PRMS。1 病例简介患者:女,29岁。
2025年03期 v.31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杨永汉;张武花;孟庆宁;李万莉;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临床分期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08—2023-09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另将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3.0T MRI联合DWI扫描。对比2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值,同时比较不同宫颈癌临床分期患者ADC值与eADC值,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癌的“金标准”,分析3.0T MRI平扫联合DWI序列扫描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研究组ADC值小于对照组,eADC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患者ADC值及eADC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平扫联合DWI序列扫描在宫颈癌Ⅳ期诊断中应用价值最高,均为100.00%;而Ⅰ期、Ⅱ期、Ⅲ期的宫颈癌诊断准确度均超过80%。结论 3.0T MRI平扫联合DWI序列扫描在宫颈癌临床分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利于更好地鉴别正常宫颈组织与癌变组织,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值得推广应用。
2025年03期 v.31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陈基升;王子龙;丁旭青;吴方;
目的 比较经侧胸与经剑突下入路行胸腔镜(VATS)手术对前纵隔肿瘤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炎症反应及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01—2024-06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VATS手术的8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剑突下组(44例)和经侧胸组(4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中情况及术后临床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反应水平。统计术后6个月期间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剑突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引流量、住院时间均短(少)于经侧胸组;术后3个月时的IL-10、IL-6、TNF-α水平均低于经侧胸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经侧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侧胸入路行VATS手术比较,经剑突下入路可减轻VATS手术创伤、缩短康复时间,且对机体的炎症水平影响较小,并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025年03期 v.31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柳静;闫琛;李维;
目的 探讨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术后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4-12漯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一科行手术治疗的102例高分级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6例预后良好的患者作为预后良好组,将预后不良的46例患者作为预后不良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硬膜下出血、急性脑积水、手术时机、合并肺部感染、脑疝、合并癫痫等信息,分析影响高分级aSAH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手术时机、脑疝是影响高分级aSAH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延期手术、存在脑疝是影响高分级aSAH术后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高分级aSAH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因素较多,合并高血压、延期手术、脑疝均是高分级aSAH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025年03期 v.3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苏成冬;张苗;孙士清;
目的 比较全腔镜四孔单向式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四孔全腔镜手术)和全腔镜三孔单向式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三孔全腔镜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疼痛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2在邓州市人民医院行全腔镜单向式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的86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四孔组和三孔组,各43例。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检测P物质(SP)、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疼痛介质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孔组手术时间短于三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四孔组患者的血清SP、5-HT、NPY水平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四孔全腔镜手术治疗NSCLC患者可获得与三孔全腔镜手术相当的效果及安全性,但四孔全腔镜手术更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疼痛介质水平。
2025年03期 v.31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继团;周理;庞宸;
目的 分析不同腹腔镜手术入路对肾上腺肿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机体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7—2024-07南阳南石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分为后腹腔镜组和腹腔镜组,每组38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检测患者的免疫球蛋白M(IgM)、IgA、IgG免疫功能指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后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IgM、IgA、IgG水平及SOD、MD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2组患者的IgM、IgA、IgG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其中后腹腔镜组患者的IgG水平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IgM、Ig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后腹腔镜组患者的SOD水平高于腹腔镜组,MDA水平低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肾上腺肿瘤患者,后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面,均较腹腔镜手术具有显著优势。
2025年03期 v.31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耀辉;吴伟;刘凯;
目的 比较分析中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与传统开腹低位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4-10新蔡县人民医院行低位前切除术的7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手术40例(腔镜组),行传统开腹术31例(开腹组)。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手术前后的肛门功能Wexner评分、生活质量EORTC QLQ-C30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初次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的Wexner评分、EORTC QLQ-C30评分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低位前切除术在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均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显著优势,而且安全性相当。
2025年03期 v.31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泰山;
目的 对比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G)与近端胃癌切除术(PG)治疗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07—2024-07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G组(腹腔镜根治性TG,51例)与PG组(腹腔镜根治性PG,50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营养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G组手术时间短于PG组,TG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多于P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体质量、Hb、ALB水平均有所下降,但PG组体质量、Hb、ALB水平高于T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根治性PG治疗比较,腹腔镜根治性TG在治疗近端胃癌时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PG术式在维持患者术后营养状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对营养指标的影响显著小于TG术式。
2025年03期 v.31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谢振山;皇甫深强;苏东朝;李程;刘利;吴航;
目的 探讨早期结肠癌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4-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141例早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7例(吻合口漏组),未发生吻合口漏94例(非吻合口漏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ASA分级、BMI、TNM分期、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类、术式、术中失血量、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肿瘤位置、血清白蛋白、术后使用抗生素、肠道微生物重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肿瘤位置、血清白蛋白、术后使用抗生素、肠道微生物重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左半结肠癌)是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35 g/L)、肠道微生物重建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肿瘤位置、肠道微生物重建、血清白蛋白是早期肠癌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临床可针对上述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
2025年03期 v.31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原志男;朱广灿;陈方圆;
目的 比较结直肠癌(CRC)两孔腹腔镜辅助结直肠切除术(TLAC)与四孔腹腔镜辅助结直肠切除术(FLAC)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2河南省中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92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戳孔方法分为TLAC组和FLAC组,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和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免疫功能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AC组的切口总长度、肛门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FLAC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低于FLAC组;术后24 h、72 h的血清IgA、IgG、IgM水平高于FLA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L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FLAC比较,对CRC患者采用TLAC治疗有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和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
2025年03期 v.3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马园园;牛建佩;史静;于爱娟;李小伟;
目的 分析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发生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10—2024-1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侧卧位手术的成人患者86例,根据术中是否发生急性压力性损伤分为发生组36例和未发生组50例。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分析影响术中发生急性压力性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低体温是侧卧位手术患者术中发生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手术时间≥3 h、采用气管内麻醉、术中出血量≥80 mL和低体温是术中发生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侧卧位成人手术患者术中发生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因素较多,BMI≥25 kg/m~2、手术时间≥3 h、采用气管内麻醉、术中出血量≥80 mL和低体温是术中发生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需根据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降低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
2025年03期 v.31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乔琼显;苏振丽;廖天龙;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围术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2-10—2024-10于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部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围术期出现隐性失血的患者作为失血组,并以1∶1配比将31例同期围术期未发生隐性失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骨密度、椎体节段数、椎体压缩程度、椎体恢复程度等数据信息。分析影响围术期发生隐性失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渗漏、骨密度、椎体节段数、椎体压缩程度、椎体恢复程度是围术期发生隐性失血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渗漏、骨密度>2.6 SD、椎体节段数、椎体压缩程度>2/3、椎体恢复程度>2/3是发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围术期发生隐性失血的因素较多,骨水泥渗漏、骨密度>2.6 SD、椎体节段数、椎体压缩程度>2/3、椎体恢复程度>2/3是发生隐性失血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及时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积极开展合理防治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隐性失血量。
2025年03期 v.31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张先一;胡金桥;姚鹏举;
目的 比较经股内侧肌下入路(SVA)与经内侧髌旁入路(MPP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21-01—2023-10行TKA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VA组和MPPA组,各3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MPPA组比较,SV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较短、手术用时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下床活动时间较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VAS评分低于MPPA组,KSS评分高于MP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MPP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虽然SVA用于TKA的手术时间比MPPA长,但SVA具有手术切口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而且术后疼痛轻、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入路方式。
2025年03期 v.31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赵东月;路亚茹;
目的 比较纳吸棉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与明胶海绵填塞鼻腔用于功能性鼻内镜术(FESS)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耳鼻咽喉科2021-09—2023-12行FESS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鼻腔填塞材料分为2组,各39例。联合组实施纳吸棉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填塞,对照组应用明胶海绵直接填塞。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依据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评价患者术后的鼻腔症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的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FESS术后明胶海绵直接填塞鼻腔比较,应用纳吸棉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填塞鼻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鼻腔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处理方法。
2025年03期 v.31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李晓青;司雨欢;
目的 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载脂蛋白B(ApoB)水平联合检测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04—2023-09在鄢陵医院行PCI治疗的160例AMI患者,以术后发生MACE的80例作为MACE组,选取同期PCI术后未发生MACE的80例AMI患者作为非MACE组。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脂症、糖尿病、吸烟者比例,以及血清D-D、CK-MB、ApoB、LDL-C水平是AMI患者PCI术后MACE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CK-MB、ApoB为AMI患者术后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D-D、CK-MB、ApoB联合预测AMI术后MACE的敏感度、特异度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D-D、CK-MB、ApoB高表达会增加AMI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风险,术前联合检测三者的水平对预测术后MACE发生风险有重要临床价值。
2025年03期 v.31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施耀杰;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CRC)根治术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01兰考县中心医院普外科行CRC根治术的64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32例)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32例)。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术前、术后第3天时检测患者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术后随访2 a期间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近期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短)于开腹组,且术后第3天时的IL-6、CRP、TNF-α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2 a期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CRC根治术近期效果肯定,其中腹腔镜CRC根治术在手术创伤、患者术后恢复、对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影响、并发症风险,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较开腹CRC根治术具有显著优势。
2025年03期 v.3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辉;孙广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穿孔缝合术在老年胃溃疡穿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4-12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老年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腹腔镜穿孔缝合术(腔镜组)29例,采用传统开腹穿孔缝合术(开腹组)29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治疗一般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胃肠功能指标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时,2组患者的血清GAS和MT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腔镜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穿孔缝合术更利于优化手术基本情况和胃肠功能相关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更佳。
2025年03期 v.31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冯磊;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CD)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4-12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四病区行LC治疗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49.56岁(范围:25~76岁)。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D分为CD组和无CD组。收集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手术时间、气腹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LC后发生CD的相关因素。结果 64例患者中,16例术后发生CD,48例术后未发生C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气腹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60 min、气腹压>11.2 mmHg是LC后发生CD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LC后发生CD的影响因素较多,高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气腹压较大均可导致术后CD。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5年03期 v.31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靖;徐向启;董昆仑;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与传统三孔TEP治疗成人单侧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6—2024-06淮滨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TEP治疗的62例成人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戳孔方案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各31例。记录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和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炎性反应指标水平。统计随访6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但患者术后24 h时的VAS评分低于三孔组;术后第3天时的SOD水平高于三孔组,IL-6、CRP水平低于三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期间,2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 单孔TEP及三孔TEP治疗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均有确切效果,而且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仿。虽然单孔TEP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轻,对机体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较小。
2025年03期 v.31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田鹏飞;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濮阳市人民医院2024-03—2025-01收治的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86例。术前均接受高频超声、低频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高频超声、低频超声及高频超声联合低频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 86例患者经术后病理结果确诊急性阑尾炎77例,其中单纯性、化脓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分别为36例、16例、18例、7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低频超声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86、0.322、0.804,一致性均较好。高频超声、低频超声单一及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4.81%、66.67%、91.86%,90.91%、44.44%、86.05%,98.70%、77.78%、96.51%,三者间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各临床病理分型的总符合率高于二者单独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高频超声、低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且二者联合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准确度更佳,对阑尾临床病理类型的鉴别诊断效能更高。
2025年03期 v.3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郑琰琰;
目的 分析情志干预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4-01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LD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2组,每组30例。予以对照组腰椎牵引及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实施腰椎牵引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情志干预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心理、腰椎功能及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统计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情况。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SDS、VAS、JOA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AS、SDS、VAS、JOA和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SAS、SDS、VAS、JOA和中医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志干预联合中药熏蒸治疗LDP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和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025年03期 v.31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臧春鸿;金志波;朱天翊;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RIRS)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直径<2 cm肾下盏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03—2024-11固始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60例直径<2 cm的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RIRS术30例(RIRS组),行ESWL术30例(ESWL组)。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一次结石清除率、术后24 h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肾功能指标。统计血尿、排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RIRS组手术时间长于ESWL组,一次结石清除率高于ESW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 h NR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2组患者的NGAL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其中RIRS组患者的NGAL水平低于ESW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前后Cys-C与Scr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R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W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直径<2 cm肾下盏结石患者,RIRS和ESWL对Cys-C与Scr水平的影响相仿。虽然RIRS的手术时间长于ESWL组,但其在一次结石清除率、对NGAL水平的影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ESWL组。
2025年03期 v.31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肖晨阳;焦月;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椎管内麻醉(IA)复合腹横肌平面神经阻滞(TAPB)应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拟行择期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102例,年龄23~37岁,BMI18~28 kg/m~2,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A组(I组)和IA复合TAPB组(I+T组),各51例。记录2组产妇的穿刺情况、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I+T组的穿刺次数、产妇静脉自控镇痛(PCIA)按压次数均少于I组,穿刺时间短于I组,首次PCIA时间和下床活动持续时间长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组产妇术后2 h、4 h、6 h、12 h时点的VAS评分均低于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IA复合TAPB应用于剖宫产术,能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减少PCIA按压次数和减轻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可促进术后康复,且安全性好。
2025年03期 v.31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师素霞;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与输卵管切除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2—2023-01临颍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缝合组(40例)行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切除组(38例)采取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2组术后均随访2 a。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检测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抗苗勒管激素(AMH)、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等卵巢储备功能指标水平。统计术后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宫内妊娠率和再次异位妊娠率。结果 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AMH、E_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FSH、L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其中缝合组患者的FSH、LH水平低于切除组,AMH、E_2水平高于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a期间,缝合组患者的宫内妊娠率高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比较,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缝合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更小,并能提高术后自然宫内妊娠率,但有一定复发风险。
2025年03期 v.31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杜方河;王莉;江源;
目的 比较改良前外侧联合内侧入路与传统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TPF)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3-12信阳市中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83例SchatzkerⅤ、Ⅵ型TP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经传统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对照组),42例采取改良前外侧联合内侧入路(观察组)。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手术比较,改良前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TPF,更利于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25年03期 v.31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秀娟;
目的 探讨自动弹力线套扎(RPH)联合外剥内扎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05—2024-11新乡同盟医院收治的82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实施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3个月时以肛肠测压仪测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等肛门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3个月时的MTV和MSP高于对照组,RR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混合痔患者实施RPH联合外剥内扎术创伤轻、康复进程短,且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肛门功能影响方面均较单纯外剥内扎术具有显著优势。
2025年03期 v.31 13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苏华荣;王霞辉;代磊;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预防腔镜类术中患者低体温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开展问题解决型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预防腔镜类术中低体温的现状进行持续改进,措施包括术前评估低体温引发因素、根据手术体位使用保温用具、制定恒温箱5S管理方案实施管理、开展多元化培训。结果 腔镜类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从活动前的36.25%降低至活动后的15.00%,为腔镜类手术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案。结论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腔镜类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有效提升了手术效果、医疗质量与护理品质。
2025年03期 v.31 13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荣凯;祁海鹏;魏新宽;
目的 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01—2024-02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7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9例。分别予以钢板内固定术(钢板组)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髓内钉组)。术后均随访10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痂出现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采用膝关节量表(HSS)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量表(AOFAS)评价患者的膝、足踝关节功能。统计术后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依据AOF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少)于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HSS、AOF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HSS、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髓内钉组患者的HSS、AOFAS评分均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依据AOFAS评分标准,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实施交锁髓内钉与钢板两种内固定手术治疗均能获得确切疗效,其中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轻、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应用效果肯定。
2025年03期 v.31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东宁;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4—2024-07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各31例。分别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石膏组)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钢板组)。治疗后均获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效果,以及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指标改善情况。统计随访期间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根据腕关节Cooney功能评分量表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石膏组患者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组,住院费用少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桡骨掌倾角、尺偏角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钢板组骨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石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石膏组骨折再移位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均有确切疗效,其中前者创伤轻、治疗费用低、骨折愈合快,但存在骨折再移位率高等不足;而后者的掌倾角和尺偏角解剖恢复效果佳。临床需结合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功能需求及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025年03期 v.31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黄超;
目的 比较分析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12—2024-02濮阳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6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MIPO治疗23例(MIPO组),行ORIF治疗23例(ORIF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评估肩关节功能;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价肘关节功能。统计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PO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OR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OR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R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UCLA评分、MEPS评分均高于术前,其中MIPO组患者的UCLA评分、MEPS评分均高于OR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UCLA评分和MEPS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O与ORIF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均有确切效果,其中MIPO手术创伤轻、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和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促进肩关节及肘关节功能恢复。
2025年03期 v.31 14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宁;刘茹;
目的 分析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传统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10—2023-10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TAPP 60例(TAPP组),行OTFH 60例(OTFH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天检测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反应蛋白(CRP)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统计术后随访期间(6个月)的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TAPP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术后48 h的VAS评分更低,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时,2组患者的CRP、MD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SOD、GSH-Px较术前降低,但TAPP组患者CRP、MDA的升高和SOD、GSH-Px的降低水平均小于OTF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均未发生复发病例。结论 TAPP和OTFH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均有确切效果,其中TAPP具有手术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对机体炎症的影响较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2025年03期 v.31 14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建锋;王爽;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4-01遂平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06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和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联合组),各53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眼压控制效果、血清维生素B-12(VB12)和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时的血清VB12、IL-6及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裂霉素C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可有效控制眼压,提升VB12及IL-6、IL-2水平,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025年03期 v.31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付雷;樊峰;
目的 比较弹性髓内钉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10—2024-01许昌市立医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57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解剖锁定钢板组(钢板组,29例)和弹性髓内钉组(髓内钉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和72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时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统计2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3个月、6个月时的Constant-Murley评分和DASH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钢板组,术后24 h和72 h时的VAS评分低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髓内钉与锁定钢板两种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均有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其中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轻和骨折愈合快等优势。
2025年03期 v.31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焦江芳;
目的 分析麦角新碱辅助子宫背带式缝合术(B-Lynch)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灵宝妇幼保健院2021-06—2024-03收治的54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2组,每组27例。胎儿娩出后观察组采用麦角新碱注射联合B-Lynch缝合术;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注射联合行B-Lynch缝合术。比较2组止血时间和术中、术后2 h出血量及术后24 h总出血量,计算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值,统计术后止血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2 h出血量,术后总24 h的总出血量,以及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值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缩宫素比较,麦角新碱联合B-Lynch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止血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止血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2025年03期 v.31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红园;
目的 总结急诊创伤团队多学科协同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01—2024-12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75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急诊创伤团队多学科协同模式分为多学科协同组(35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急救效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时,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多学科协同组患者的首次急救处理时间、急会诊医生到位时间、辅助检查完成时间、转运交接时间,以及急诊抢救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创伤团队多学科协同模式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可有效提升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高。
2025年03期 v.31 157-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茜;白忠旭;
目的 探讨疼痛专项管理对脊柱疾病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12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疼痛管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给予疼痛专项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疼痛管理效果、生活质量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术后1 d、2 d、3 d时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管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BI)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行微创手术患者采取疼痛专项管理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3期 v.31 15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艳丽;
目的 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20-01—2024-03在濮阳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眼)NV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组,各24例。其中,2020-01—2021-12入院并接受小梁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01—2024-03入院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前、术后4周和术后3个月时2组眼压(IOP)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改善情况,同时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IOP、BCVA和血清PDGF、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和术后3个月时IOP和BCVA,以及PDGF、VEAG水平较术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各时间点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小梁切除术+视网膜光凝术相比,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患者眼压和视力改善程度更好,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2025年03期 v.31 162-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静;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不同创面止血方法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06—2022-12虞城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育龄期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术中创面不同止血方法分为2组,各43例,分别采用电凝止血(对照组)和缝合止血(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率,记录其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性激素[血清雌二醇(E_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卵巢储备功能[卵巢间质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窦卵泡数(AFC)]恢复情况,以及随访2 a内自然妊娠率和足月产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中转开腹、围手术期死亡、严重并发症病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随访期间自然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内月经恢复正常率及随访期间足月产率高于对照组,对E_2、FSH、LH和PSV、AFC水平等性激素和卵巢储备功能影响情况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创面采用缝合止血和双极电凝止血均有确切止血效果,但缝合止血对患者术后性激素和卵巢储备功能、妊娠结局的影响更小。
2025年03期 v.31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广亚;刘肃;宋佳;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联合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在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3-05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MSCT增强扫描及MPR技术检测,将具体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进行对照,评估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技术在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中及病理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100例卵巢癌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51例,未转移49例。经MSCT增强扫描诊断出淋巴结转移38例,未转移40例;经MPR技术诊断出淋巴结转移41例,未转移43例;联合检查诊断,淋巴结转移48例,未转移45例。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技术在诊断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12%、93.75%、93.94%,优于单项检查;病理学检查:卵巢癌Ⅰ期15例,Ⅱ期31例,Ⅲ期51例,Ⅳ期3例。MSCT增强扫描与MPR技术联合应用对卵巢癌分期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分期高度一致。结论 卵巢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应用MSCT增强扫描联合MPR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且与病理分期结果高度一致,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5年03期 v.31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