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5, v.31(04) 20-2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冯忠勇,周东丰

摘要(Abstract):

目的 分析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NSE、S-100β水平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3-12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组(41例)实施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传统开颅组(39例)采用外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问卷(mRS)评分,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脑损伤标志物水平。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和ICU治疗时间均短于传统开颅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传统开颅组,血肿清除率高于传统开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NIHSS、mRS评分和NSE、S-100β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和NSE、S-100β水平均优于术前,且神经内镜组NIHSS、mRS评分和NSE、S-100β水平均优于传统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外侧裂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HICH患者,可进一步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血清NSE、S-100β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关键词(KeyWords): 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神经因子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冯忠勇,周东丰

DOI: 10.16193/j.cnki.hnwk.2025.04.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